第二十五章:盜棋
關燈
小
中
大
第二十五章:盜棋
周良才翻找一遍之後,看著桑榆站在角落,眼睛滴溜溜地轉的厲害,於是手裏托著一本書尋摸過去。
“桑小娘子,我見你是個識字的,你幫我瞧瞧這本書上寫的是什麽?”說完將書遞給桑榆。
桑榆接過書,隨手翻看幾頁,“看起來像是雜書,似乎是周學官記的一下游記見聞。”
周良才恍然道:“我還以為是什麽機密文書呢,那麽寶貝。”
桑榆問:“你是在哪裏找到的。”
周良才嘴一撇,往竹席一側的案桌上一看,“就是那個案桌下面唄,我還以為是什麽秘文呢。”
桑榆猜測,“許是想著翻閱便利才放在那裏的。”
“興許是如此。”
周良才也不在意,拿回書往案桌上一放,又去翻查了。
崔敘這邊已經讓監丞去將另外兩個之前住在這裏的學官喊來了。
來的是個年輕的學官,姓潘,另一個學官據說是膽子太小,見到周學官的死相後,嚇的一病不起,請假回去休息了,到今日也沒回國子監。
潘學官生的好看,唇紅齒白,隱約間身上似乎還有香氣飄過。
只是他拉長著臉,雙手環保插在胸前,一副不耐煩的樣子,看得出他並沒有因為周學官的死而有一絲難過。
“潘學官可以細說一下周學官嗎?”崔敘也不客套,單槍直入地問道。
提到周學官,潘學官更不開心了,“他有甚麽好說的,死都死了。”
監丞聽了,趕緊找補道:“休要渾說。”一邊又解釋道:“周學官和潘學官素來性子爽朗,二人經常因為學問爭辯一二,平時說起對方都有些激動。”
崔敘心裏明白,只怕是兩個對頭。
但是這樣更好,常言道:往往最了解你的人是你的敵人,敵人想打敗你必須先了解你。
潘學官自詡為君子,不屑暗中中傷他人,尤其是人已經死了,他本不欲多做評判,只平平常常說了幾句。
但是崔敘也不是好相與的,再大理寺這些日子,他已經學會了怎麽套話審話。
潘學官性子直,又教書多年,本就是純良的,三言兩語就被套出了不少東西。
只能說潘學官不愧是周學官的敵人,他嘴裏的周學官有些不同。
周學官在國子監算的上是平平無奇,他性子隨和,見人樂呵呵的,輕易不得罪人,教授的又是六學中的算學,也只是在庶人監生和捐生當中吃的開。
平日也沒什麽愛好,吃茶下棋也是再尋常不過了,偶爾興致來了還會親自指點幾個學子。
“那都是假象!”潘學官直言道:“我和他住的最久,最開始也是覺得他性情溫和,不爭不喜,可是私下裏,他最是小人。”
潘學官說了一件小事,那日他和周學官並另外兩個學官喝酒下棋,興致來的時候他們互不相讓,叫嚷著要將對方殺個片甲不留,不分出勝負覺不罷休。
彼時幾人喝的都有點高,棋下的也迷迷糊糊。
“我記得我是領先半個子的。”潘學官道:“我那時確是喝的有些醉意,趴在案桌上瞇眼,第二日醒來,他們便說我輸了,還將棋盤給我看,我雖是醉了,可是卻不是不記得,我分明記得棋盤不是那樣的。”
崔敘神色微動,“你是說周學官作弊了。”
“可不就是。”潘學官說到這裏,只覺得怒氣填胸,“我醉時隱約看到他挪動了棋子!”
監丞勸道:“興許是你喝醉看花了眼。”
這個事情他也略有耳聞,當時鬧的沸沸揚揚,還是司業出面調解的。
“我是醉了,不是瞎了。”潘學官道,他當時也怕冤枉好人,還特意憑著記憶梳理了一下,重新擺了棋盤,潘學官自幼記憶力過人,憑著記憶還真叫他擺了出來。
再說下棋是要看路數的,往往一步走,十步看,那個棋局按照周學官的說法是擺不出來的。
古人言:“觀棋不語真君子,舉起不悔大丈夫。”
周學官乃是國子監的學官,教書育人最重要的就是人品,君子有六德、九思、十品,在潘學官看來,周學官此番舉止已經稱的上是失德之人了。
失德之人為君子不齒。
打那時起,潘學官便和周學官對上了,世人只覺得是潘學官技不如人,輸給周學官之後惱羞成怒,自此記恨起了他,殊不知,潘學官是真真看不起他這等偽君子真小人。
監丞在一旁冷汗直冒,“許是誤會,周學官的風評一向不錯,有許多學子很是敬重他的。”
“敬重?”潘學官冷笑,“你可知道他私下盜用監生的文章,還威脅監生不許告發他。”
監丞這下子真的驚訝了,“怎麽會?你可有證據?”
下棋一事還可以說是醉後糊塗,若盜用文章一事是事實,那就嚴重了,國子監是天下學府,絕不能出現這等有辱門風之事,何況這個人還是學官。
潘學官道:“我要是有證據,早就揭穿他了,何至於等到今日,受他的窩囊氣!”
說起來潘學官還是有些煩悶的,周學官做事謹慎小心,平日又很隨和,這麽多年來竟沒有人懷疑,他若不是素日裏觀察他許久,這些事他也發現不了。
崔敘見他們一來一往說的興起,也不阻止,而是若有所思,半響才問道:“那你知道他盜用的是誰的文章嗎?”
潘學官一頓,訕訕道:“並未知,我也是從他平日裏寫的文章判斷出來的,他平日不愛出國子監,寫的文章多以花鳥景色、人生道理為主,可是他有的文章卻寫了很多山川異域,風土人情,若不是親自去過,怎麽寫的那麽詳盡。”
他為了搞清楚,還特意打探一番,得出的結論是這些物事並非杜撰,他這才推斷出盜用之說。
不得不說,潘學官有查案的潛質,這番追根刨底的勁頭,在國子監實在有些大材小用。
合該是去大理寺才對。
監丞聞言,長舒一口氣,也就是說這件事還不能辨別真假。
如此,國子監的名聲算暫時是保住了。
桑榆想到了之前看的小冊子,輕聲問:“周學官是哪裏人?”
監丞雖然不知道桑榆的身份,但是見她問話崔敘沒有阻止,便答道:“若我沒記錯,應是嶺南道人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周良才翻找一遍之後,看著桑榆站在角落,眼睛滴溜溜地轉的厲害,於是手裏托著一本書尋摸過去。
“桑小娘子,我見你是個識字的,你幫我瞧瞧這本書上寫的是什麽?”說完將書遞給桑榆。
桑榆接過書,隨手翻看幾頁,“看起來像是雜書,似乎是周學官記的一下游記見聞。”
周良才恍然道:“我還以為是什麽機密文書呢,那麽寶貝。”
桑榆問:“你是在哪裏找到的。”
周良才嘴一撇,往竹席一側的案桌上一看,“就是那個案桌下面唄,我還以為是什麽秘文呢。”
桑榆猜測,“許是想著翻閱便利才放在那裏的。”
“興許是如此。”
周良才也不在意,拿回書往案桌上一放,又去翻查了。
崔敘這邊已經讓監丞去將另外兩個之前住在這裏的學官喊來了。
來的是個年輕的學官,姓潘,另一個學官據說是膽子太小,見到周學官的死相後,嚇的一病不起,請假回去休息了,到今日也沒回國子監。
潘學官生的好看,唇紅齒白,隱約間身上似乎還有香氣飄過。
只是他拉長著臉,雙手環保插在胸前,一副不耐煩的樣子,看得出他並沒有因為周學官的死而有一絲難過。
“潘學官可以細說一下周學官嗎?”崔敘也不客套,單槍直入地問道。
提到周學官,潘學官更不開心了,“他有甚麽好說的,死都死了。”
監丞聽了,趕緊找補道:“休要渾說。”一邊又解釋道:“周學官和潘學官素來性子爽朗,二人經常因為學問爭辯一二,平時說起對方都有些激動。”
崔敘心裏明白,只怕是兩個對頭。
但是這樣更好,常言道:往往最了解你的人是你的敵人,敵人想打敗你必須先了解你。
潘學官自詡為君子,不屑暗中中傷他人,尤其是人已經死了,他本不欲多做評判,只平平常常說了幾句。
但是崔敘也不是好相與的,再大理寺這些日子,他已經學會了怎麽套話審話。
潘學官性子直,又教書多年,本就是純良的,三言兩語就被套出了不少東西。
只能說潘學官不愧是周學官的敵人,他嘴裏的周學官有些不同。
周學官在國子監算的上是平平無奇,他性子隨和,見人樂呵呵的,輕易不得罪人,教授的又是六學中的算學,也只是在庶人監生和捐生當中吃的開。
平日也沒什麽愛好,吃茶下棋也是再尋常不過了,偶爾興致來了還會親自指點幾個學子。
“那都是假象!”潘學官直言道:“我和他住的最久,最開始也是覺得他性情溫和,不爭不喜,可是私下裏,他最是小人。”
潘學官說了一件小事,那日他和周學官並另外兩個學官喝酒下棋,興致來的時候他們互不相讓,叫嚷著要將對方殺個片甲不留,不分出勝負覺不罷休。
彼時幾人喝的都有點高,棋下的也迷迷糊糊。
“我記得我是領先半個子的。”潘學官道:“我那時確是喝的有些醉意,趴在案桌上瞇眼,第二日醒來,他們便說我輸了,還將棋盤給我看,我雖是醉了,可是卻不是不記得,我分明記得棋盤不是那樣的。”
崔敘神色微動,“你是說周學官作弊了。”
“可不就是。”潘學官說到這裏,只覺得怒氣填胸,“我醉時隱約看到他挪動了棋子!”
監丞勸道:“興許是你喝醉看花了眼。”
這個事情他也略有耳聞,當時鬧的沸沸揚揚,還是司業出面調解的。
“我是醉了,不是瞎了。”潘學官道,他當時也怕冤枉好人,還特意憑著記憶梳理了一下,重新擺了棋盤,潘學官自幼記憶力過人,憑著記憶還真叫他擺了出來。
再說下棋是要看路數的,往往一步走,十步看,那個棋局按照周學官的說法是擺不出來的。
古人言:“觀棋不語真君子,舉起不悔大丈夫。”
周學官乃是國子監的學官,教書育人最重要的就是人品,君子有六德、九思、十品,在潘學官看來,周學官此番舉止已經稱的上是失德之人了。
失德之人為君子不齒。
打那時起,潘學官便和周學官對上了,世人只覺得是潘學官技不如人,輸給周學官之後惱羞成怒,自此記恨起了他,殊不知,潘學官是真真看不起他這等偽君子真小人。
監丞在一旁冷汗直冒,“許是誤會,周學官的風評一向不錯,有許多學子很是敬重他的。”
“敬重?”潘學官冷笑,“你可知道他私下盜用監生的文章,還威脅監生不許告發他。”
監丞這下子真的驚訝了,“怎麽會?你可有證據?”
下棋一事還可以說是醉後糊塗,若盜用文章一事是事實,那就嚴重了,國子監是天下學府,絕不能出現這等有辱門風之事,何況這個人還是學官。
潘學官道:“我要是有證據,早就揭穿他了,何至於等到今日,受他的窩囊氣!”
說起來潘學官還是有些煩悶的,周學官做事謹慎小心,平日又很隨和,這麽多年來竟沒有人懷疑,他若不是素日裏觀察他許久,這些事他也發現不了。
崔敘見他們一來一往說的興起,也不阻止,而是若有所思,半響才問道:“那你知道他盜用的是誰的文章嗎?”
潘學官一頓,訕訕道:“並未知,我也是從他平日裏寫的文章判斷出來的,他平日不愛出國子監,寫的文章多以花鳥景色、人生道理為主,可是他有的文章卻寫了很多山川異域,風土人情,若不是親自去過,怎麽寫的那麽詳盡。”
他為了搞清楚,還特意打探一番,得出的結論是這些物事並非杜撰,他這才推斷出盜用之說。
不得不說,潘學官有查案的潛質,這番追根刨底的勁頭,在國子監實在有些大材小用。
合該是去大理寺才對。
監丞聞言,長舒一口氣,也就是說這件事還不能辨別真假。
如此,國子監的名聲算暫時是保住了。
桑榆想到了之前看的小冊子,輕聲問:“周學官是哪裏人?”
監丞雖然不知道桑榆的身份,但是見她問話崔敘沒有阻止,便答道:“若我沒記錯,應是嶺南道人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